您好,欢迎访问百事联生活圈 |注册

乌鲁木齐

更换城市
购物车0
首页>> 自媒体频道>> 国际新闻>> 国际大事记>>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 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热门资讯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 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查看:559作者:新疆日报、新华网   2019-11-29 11:08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题: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新华社记者陈晨、陈凯姿、周勉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未来将继续大幅缩减负面清单,推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和崛起中的农业强国,中国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从南海之滨到西北内陆,从洞庭湖畔到秦岭脚下,越来越多的“洋学生”正来到中国,学习分享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共同播撒希望的种子。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图文互动)(8)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在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儋州校区的实验室内,来自冈比亚等非洲国家的学员在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018年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军锋 摄

  现代丝路上的农业交流使者

  28岁的巴基斯坦小伙金乐天的微信名叫“老外在杨凌”,他的“朋友圈”里最多的是他做试验时的照片。只是试验场地有些特别:田地间、温室大棚内,或是农民收获的玉米堆旁。

  这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的留学生在校学习已有5年。为了准备博士论文,他整日“泡”在实验室里,将从各地采集来的秸秆样品烘干、粉碎、称重,一笔一画记录下实验数据。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图文互动)(2)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11月25日,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的巴基斯坦留学生金乐天(左)和同学曹彬彬为实验做准备工作。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在巴基斯坦,大家都对中国感兴趣,我想到中国亲眼看看。”2014年,大学毕业的金乐天申请到中国政府奖学金,从此与中国结缘。“巴基斯坦农民使用化肥较多,对土壤肥力和环境都有影响。我想学习中国的秸秆还田技术,以此调节土壤中的营养成分。”

  5年间,金乐天从硕士读到博士,足迹遍及黄土高原的多个试验站。“真的是在‘学种地’,那是我们在田间做试验时戴的草帽,”金乐天指了指实验室一角哈哈大笑,“以后等我回国了,它们或许还能派上用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图文互动)(1)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11月25日,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的巴基斯坦留学生金乐天(右一)和同学在博士生导师田霄鸿教授的办公室讨论。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工作之余,金乐天和同学一起走访农村,与许多农民成了朋友。“在农民家过年,他们教我用筷子、包饺子,很有趣!”金乐天说,每年放假回家,他的行李箱里总少不了纸扇、国画等“中国味”浓郁的小礼物。

  西农大现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276名留学生,其中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生源占到80%。在金乐天看来,“一带一路”倡议让越来越多的“洋学生”循着现代丝路而来,成为农业交流的使者。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图文互动)(4)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11月25日,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工程专业的柬埔寨留学生李致在宿舍里学习。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在西农大水利工程专业的柬埔寨留学生李致眼中,“‘一带一路’有种神奇的魔力。”短短几年间,学校的柬埔寨留学生从几人增加到19人。最近,西安开通直飞金边的航线,“只要4个多小时就能到家,真是太方便了!”

  近年来,杨凌累计承办国家援外培训项目120期,培训了100多个国家的2900余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埃及学者米·易卜拉欣刚刚结束为期20天的培训,返程之际,他难掩兴奋:“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这些课程与我的本职工作非常契合,我要把中国旱作农业先进技术介绍到埃及。”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图文互动)(3)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11月25日,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的巴基斯坦留学生金乐天(右)和同学曹彬彬在做室内培养实验。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到“天涯海角”“学种地”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教师朱家立的手机里,一直留着肯尼亚学生朱迪的一段视频:在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的一次庆祝会上,朱迪笑中含泪,演唱了海南民歌《请到天涯海角来》。

  在许多“洋学生”眼中,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繁科技研究院等农业科研机构的驻地海南,是个“取经”的好去处。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图文互动)(7)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在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儋州校区的实验室内,来自冈比亚等非洲国家的学员在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018年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军锋 摄

  这些“洋学生”有的是本国农业部门的官员、科研人员,有的是大学生和企业职员。到了海南,他们就成了学习香蕉组培、水果加工和粮食作物生产的学生:近一个月的培训时间里,上课做笔记,田间洒汗忙,理论实践都不能缺。

  51岁的玻利维亚学员胡安,转4次飞机、跋涉近60个小时才抵达海南,却成了培训班里最有激情、提问最多的学员。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图文互动)(5)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在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儋州校区,来自冈比亚等非洲国家的学员在木薯种质资源基地合影留念(2018年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军锋 摄


  “海南有一种魅力在吸引着我。”39岁的乌干达学员欧能已是第二次来中国“学种地”了,“第一次是长见识,第二次是学知识。我喜欢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态度!”

  将木薯嫩枝上的叶子去除,切成带芽茎段,再对其表面消毒……在海南儋州,来自冈比亚、纳米比亚等非洲国家的学员正按照示范做实验。乌干达学员俄宁加直言:“木薯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的木薯种植技术很神奇,此行收获远超预期。”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图文互动)(6)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在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儋州校区,来自冈比亚等非洲国家的学员在参观木薯种质资源基地(2018年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军锋 摄

  2014年来海南培训的肯尼亚学员鲁西,将学到的香蕉组织培养技术运用到自己位于肯尼亚的工厂,不但发家致富,还带动当地人脱贫。

  截至目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累计为95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举办了60多期国际培训班。三亚南繁基地除了“教种地”,还与多国明确了农业合作关系,为当地输送前沿农业技术。据统计,南繁杂交水稻企业到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种水稻约9000万亩,一批南繁企业到海外建立科研试验点和示范基地,让更多国家共享技术成果。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图文互动)(11)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在湖南农业大学油菜机械起垄栽培试验田里,喀麦隆小伙楚柯(左)和同学一起记录油菜生长状况(3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在湖南学农机的非洲小伙

  “为什么我见到的农机都来自中国?”怀着这般好奇,2017年,农机专业本科毕业的喀麦隆小伙曼格来到湖南农业大学,攻读农业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习了3个月汉语,了解湖南的楚文化后,他为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楚柯。

  导师吴明亮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楚柯的本科毕业论文时的担心:“论文写得不错,但和我们的学生比太浅显,而且也没有设计图和实验数据。我有点怕他跟不上。”为此,学院曾打算为楚柯“量身定制”一套教学计划,派专人为他全英文授课。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图文互动)(10)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在湖南农业大学油菜机械起垄栽培试验田里,楚柯(右)坐在农机上查看油菜生长状况(3月14日摄)。楚柯来自喀麦隆,是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然而,3个月后,楚柯已经可以流利地使用汉语和大家交流。除了一些术语需要用英文表述外,上课的老师已不用额外“照顾”他。

  在中国读书,教学“实践性”令楚柯印象深刻。楚柯每学期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实践课程。除了到田间学习农机操作,每隔两周,他还要进入厂房学习如何安装、拆卸和维修农机,一待就是一整天。有时甚至还要使用车床,现场制作某个零部件。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图文互动)(9)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喀麦隆小伙楚柯走出湖南农业大学校门(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去年夏天,楚柯在40摄氏度高温的厂房里连续奋战两个月,出色完成了一个关于油菜籽烘干机的实验课题。“我把油菜籽的破损率从80%降到了20%。”楚柯笑着说,“这可是我的‘得意之作’。”

  来湖南学习农业的“洋学生”越来越多。从200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以来,湖南农大已有来自哈萨克斯坦、美国、日本、南非、尼日利亚等40多个国家的390余名留学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隆平高科近年来也承办国家相关对外培训项目100多期,培训“洋学生”逾6000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图文互动)(12)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

  喀麦隆小伙楚柯(左)在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实训中心向技术员陈昌广学习机床操作(3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谈及未来,楚柯雄心勃勃。“我的规划很大,我希望能把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带回国,改造喀麦隆的农业。”

  和楚柯一样,越来越多来中国“学种地”的“洋学生”,正在把梦想“种”在心中。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其中,学习工科、管理、理科、艺术、农学的学生数量增长明显,同比增幅超过20%。


会员打赏列表

精品文章推荐

文章回复

上传更多图片
copyright 2013-2017 bslz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百事联生活圈-版权所有 -  新ICP备17000752号-2    

新公网安备 65010402000351号